2012年5月16日,在上海柯模思化妝學校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來自韓國光州女子大學的學生們再一次的迎來了柯模思資深教師授課,今天柯模思形象設計學校將傳授給她們中國傳統妝容“唐妝”的化妝知識。課程由柯模思王愛霞老師主講,王愛霞老師精湛的化妝技藝和歡快的授課氣氛,讓韓國學生們非常喜歡,當妝面完成后,一個完美的唐妝造型出現在大家眼前時,贏得了陣陣掌聲,課程一結束就拉住客串模特的中國學生合影留念,一句句謝謝紛紛送給我們的老師和同學。
韓國學子對中國傳統妝容非常喜歡,上課期間,不停的有人舉手提問,問題各異,柯模思王老師都耐心的為大家一一作答,直達大家都明白為止,對韓國學生沒有任何隔閡,不僅贏得了異國學生們的尊敬,而且也加深了中韓友誼,為中國化妝界增添光彩。
王愛霞老師完成后的唐妝效果
唐妝造型簡介
唐妝的妝面:大氣,艷麗,以線條為主,顏色以桃紅,紫紅均可,整體顯得嫵媚動人即可。
粉底:稍白,使臉型豐滿,圓潤。定妝可稍厚一些。
眼部:眼線夸張,,眼尾略向上翹,眼影順眼線斜面延長,重點在眼尾,假睫毛濃密,有的甚至把眉毛延長至鬢角,使人覺得更加嫵媚。
眉毛:也可上揚,顯出一些霸氣。最早唐朝時娥眉,初唐時期是“柳葉眉”,中唐時期是“八字眉”,晚唐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桂葉眉”。
唇:以紅色為主,畫花瓣嘴,用一品紅,桃紅, 玫紅都可以。
腮紅:可搭配眼影和唇,沿發際線邊緣協向暈染。
王愛霞老師自我介紹
韓國學生聽課非常認真
唐妝發型非常復雜
王老師示范妝面
唐妝
柯模思王愛霞老師與韓國金義衡教授、鄭淑英教授合影
韓國學生與模特
光州女子大學學生與模特合影
韓國學生真的非常熱情
中(左)韓(右)友誼
柯模思學生與韓國學生
韓國光州女子大學學生們在柯模思化妝學校集體合影
唐裝起源
唐代的漢服,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裳制。人們現在總說到的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領或對襟系上帶結,下面的裙子圍起來系上長長的裙帶,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著,后來這種松散的上衣不斷加長,一直覆到膝蓋部,就后來發展成了明代的背子。
隨著發展,唐代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衫是無袖單衣,功用吸汗,有對襟及右衽兩種。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就發展成了背子或半臂。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來都是一種長方形的方片直裙,有點類似的和服裙子。方片裙的樣式顯得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來并不能顯出美麗來。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寬擺拖地的樣式,既能顯露人體結構的曲線美,又能表現一種富麗瀟灑的優美風度。這種裙子的結構必須和人體的主體結構有機適應,所以是一種下擺呈圓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順便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高腰將裙帶束到胸部的裙子,至盡還影響著朝鮮韓國的女子裙裝風格。
就是到了中晚唐時期,服裝中加強了華夏的傳統審美觀念,開始復古,從以顯出女子身材為主逐步恢復到秦漢那種寬衣大袖,飄逸如仙的風格,服式越來越肥,這種風格定了型一直影響到后期華夏女裝的基本理念,既寬松隨體肥大,這自然在后來也成了禮教所要求的對象,柔和自然,無形無欲。中晚唐女裝華麗大氣,一般類似于禮服,她們里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內衣,在唐代和裙子結合形成了一體,它不系腰帶,寬松自然。
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都很華麗,基本上都是拖擺至地,有的達幾余米,比如,有的袖闊4尺,裾曳地達到5尺,因此,如同后來的歐洲一樣,衣擺的長短決定著婦女的身份地位。罩衫一般都是廣袖的,廣袖就是人們常看到的寬大的袖子,唐代的廣袖基本呈方片形,類似今天的和服袖子。另外還有一種晚唐時期的禮服,都為宮廷命婦所著,稱為釵鈿禮服。是中晚唐女裝向古代禮儀服飾的過渡的進一步證明,這種款式為禮服一層疊一層,層數繁多,厚重拖擺,穿起來很麻煩。首先穿上很多層廣袖上衣,層層壓疊著,然后在圍上偉大拖地的厚重裙子,即著名的“唐裙”,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雖然繁瑣,卻給人穩重的感覺,賦有層次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著名古代宮廷和服“十二單”就是從此款禮服演變過來的。日本人稱之為“唐衣”即從唐朝傳來的服飾,樣式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只不過在風格上增添了幾許日本本民族的特色。